“衷心感谢好心人的慷慨捐助!这笔助学款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,更是一份温暖的鼓励与希望。这份善意将化作照亮我求学之路的光,激励我坚定前行。”日前股门在线,在背起行囊去上大学之际,宜城市困难学子丁九龙写下这段话,委托记者将它转达给那位始终未曾露面的恩人——“至善”。
“至善”这个名字悄然再现。今年8月,他再次通过记者向丁九龙匿名捐款5000元,助他圆梦大学。而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伸出援手。
“至善”首次走入公众视野,是在2022年9月。
当时,《襄阳晚报》报道了樊城区困难学生杨小宇的遭遇:自幼父母离异,父亲、爷爷、奶奶相继去世……
报道刊发后,一位自称“至善”的爱心人士通过记者匿名捐款5000元股门在线,并留言:“我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人,受党教育多年,今天的晚年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。仅以微薄力量给孩子以鼓励。”
老人出身贫寒,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干部。退休后,他仍常年关注《襄阳晚报》《襄阳日报》慈善栏目,低调行善。
2025年3月,“至善”第二次出现。
当时,“至善”得知襄阳某高校一名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学子小王突遭家庭变故,仍自强不息、勤工俭学。他再次通过记者匿名捐出5000元,资助小王继续学业。他在给记者的信中写道:“襄阳是侠义之城,自古乐善好施。外地孩子来襄阳上学,是客人,也是咱襄阳人的孩子。咱们要好好待人家,既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学习,也要让她感受到襄阳人的有情有义。”
展开剩余36%第三次则是今年8月。襄阳融媒体中心、市慈善总会、襄州区民政局、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“毅”起圆梦·百万托举助学活动,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向记者反映了该村村民丁九龙一家的困难。
在艰苦的环境中,丁九龙自强不息、勤奋学习,今年高考以物理类544分的成绩考入安徽工业大学。正当他为大学相关费用发愁之际,“至善”再次现身,通过记者匿名捐出5000元。
记者多次尝试联系“至善”,希望公开他的善举,却被他婉拒。
他通过短信回复道:“不必找我,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。看到孩子们能继续读书,我就心安。愿他们将来有能力时,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。”
截至目前,“至善”已通过媒体累计捐款逾万元,帮助三名困难学子渡过难关。
转发+点亮 ❤股门在线
发布于:北京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